如果按半导体行业的繁荣程度划分中国各区域,北京、上海、深圳当属核心城市,谈及 “国产芯片”,能联想到长沙的应该不多。
北京在 1956 年就拥有了第一批从北大半导体物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于 1968 年建成国内第一家 IC 专业化工厂。上海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其中内地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就坐落于上海。而深圳,单一家华为海思就足成为这座城市芯片产业的标签。
亮眼的北上深后面的长沙,拥有国产自主计算机体系核心 CPU、GPU 能力的公司聚集于此。作为一座内陆城市,长沙是如何扛起国产芯片设计大旗,成为国产芯片聚集地?

图片源自景嘉微官网
从电视机到集成电路的产业转移长沙的半导体产业起步晚、时间短。《长沙通史》记载,长沙的电子工业始于 1933 年湖南电器制造公司装配的省内第一台电子管收音机。此后的短暂几年里,长沙便以收音机为中心发展电子工业,1936 年建成湖南制造厂用于生产无线电通讯设备及收音机。

经典电子管收音机,图片源自 iStock
新中国成立后,以广播电视设备产品及相关元器件制造起步的长沙,顺理成章地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全国最早的电视机专业定点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的爆发,长沙大规模引进先进生产线,收音机和电视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微型计算机、彩色图形终端、软磁盘驱动盘等新产品也开始批量生产,电视机成为当时全省电子工业支柱产业。
直到 1988 年底,长沙乃至整个湖南的彩电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彩色显像管发展最繁荣的时候其产值占据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半壁江山。同年,我国的集成电路总产量达到 1 亿块并进入大工业化时代,这与距离我国造出第一块集成电路的时间相隔 23 年。
直到液晶显示技术的兴起,生产彩色显像管的 LG 曙光公司被市场淘汰,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出走,龙头企业的落幕给长沙电子信息产业一记重锤,这时长沙才意识到,其电子信息产业单纯依靠电视机和某一家龙头企业行不通,建立产业集群势在必行。
因此,在 “十一五”期间(2006 年至 2010 年),湖南省在其 9 个市州建设了 11 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并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的方式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其中,省会长沙负责承接智能终端、电力电子和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
这是自 2001 年长沙被科技部划分为首批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后,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再次发力。
“长征路上”的景嘉微和国科微如今长沙最负盛名的两家芯片设计公司,是景嘉微和国科微。景嘉微专注于研发在图形处理芯片(GPU),从成功应用于国家重点项目向商用版本演进,如今已经能够支持国产 CPU 和国产操作系统。国科微业务广泛,涉及智能机顶盒、存储和物联网等领域。
这两家公司有许多共同点,都创立于 “十一五”期间,都获得了国家大基金一期投资,其创始团队成员均毕业于湖南长沙的大学,但都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且在公司成立之前均无核心技术和专利做支撑,明显区别于当下许多 AI 芯片初创公司的初创团队。这两家公司的发展,更像是一次跨界与长征。
景嘉微的创始人曾万辉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微波与毫米波技术专业,在决定创业之前曾是一名体制内的干部。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不习惯平淡的生活,才最终决定辞职同校友胡亚华和师兄饶先宏一起创办一家创新型高科技公司。
景嘉微创立之初,曾万辉和其他两名创始人为寻求业务,接受了中航工业某研究所开发某芯片显卡驱动软件的任务,由于没有有价值的资料可供参考,国内有实力的研发单位耗费三年也未能顺利完成,对于彼时还年轻的景嘉微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几位创始人与技术骨干并不惧难,从最底层的技术摸索,带领团队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以上,最终成功完成这一任务,打开公司局面。

景嘉微公司全景,图片源自景嘉微官网
曾万辉及其团队在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形处理器芯片的过程中,集中公司 50 多个技术骨干,耗费 8 年时间,在国家投资几百万元的情况下自筹三千多万元经费,最终于 2014 年取得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国产高可靠、低功耗 GPU 芯片 - JM5400,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在多个国家重点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在之后的发展中,景嘉微又于 2018 年推出新一代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高可靠 GPU 芯片 JM7200 并成功流片,该芯片能够为各类信息系统提供显示能力。2019 年,景嘉微首次推出商用版本的 GPU,全面支持国产 CPU 和国产操作系统。
国科微的发展历程则更为特别,其 CEO 向平在创业之前是一名科技记者,非技术出身也未从事过科研开发,2004 年从深圳的报社辞职回到家乡长沙,开始了他的集成电路事业。
用向平的话讲,选择回到长沙是因为这个地方生活成本不高,适合关起门踏踏实实做科研,另外长沙有众多名牌院校,人才资源储备充分。于是向平在 2008 年创办了国科微,并招徕了华为前高管傅军担任总经理,日本富士通研究所前研究员姜黎担任首席技术官兼副总经理。姜黎在日本富士通时曾开发出 HDTV、MPEG-4Codec 芯片。